LINE_ID:ma14913 微信_ID:eb1491 加我回復8,帶您了解9.95/月美金,跨境電商,在家網賺的事業

幸福人生講座-細講《弟子規》(第三十三集)

諸位朋友,大家好!我們這幾天課程都談到謹言慎行,都是在很多與人相處的細節當中,我們也要格外謹慎、格外恭敬。

所以我們中國有一句格言提到「青天白日的氣節,自暗室屋漏中培來;旋乾轉坤的經綸,自臨深履薄處得力」。這意思也告訴我們,一個人有非常潔白的氣節都是從哪裡開始培養?從他獨處的時候,從別人都沒有看到的地方,他都能夠言行一致,才能培養出這樣的氣節。所以生活的細節也是大學問。「旋乾轉坤」,能夠扭轉乾坤的能力從哪裡開始打根基?從「臨深履薄」,從他面對人、面對每一件事物都能夠恭敬,都能夠謹慎對待,他才能夠往後辦很大的事。因為他這一些謹慎的態度都已經在這點點滴滴當中積累上來。《朱子治家格言》有提到「屈志老成,急則可相依」。所以往往是在這些小細節當中,都能夠非常謹慎的人,他才能真正把重要的大事辦好。假如這一些小地方都不用心,很可能真正接一件重大的事就會有很多小狀況出現,甚至於會亂了頭緒都有可能。所以我們為人父母在這一些小細節當中,也要從小多多提醒小孩,那我們自己也要多多觀照自己在這些小事當中的起心動念,進而當下去改過、去修正。我們昨天是提到:

【唯德學。唯才藝。不如人。當自礪。若衣服。若飲食。不如人。勿生慼。】

文章標籤

eb5240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

幸福人生講座-細講《弟子規》(第三十二集)

諸位朋友,大家好!「勸人為善」,當我們勸別人為善,他能夠改變也會讓他的家庭有很好的轉變。所以當這樣的朋友愈多,我們也會覺得很歡喜,我們也會覺得有盡了朋友的道義,也會覺得這一生很有價值。但是勸人為善也要考慮到他的接受程度,所以「教人以善毋過高」,教人行善不可以一下子標準很高,那對方會覺得很難做到;「當使其可從」,讓他比較自在的可以學習,可以去力行,當使其可從。你不要一下子標準很高,他一看這麼遙遠!你不要一下子跟他講:你就是要做聖人。他馬上嚇得半死。你可以從當下他可以做的,去幫幫弟弟、幫幫媽媽,做一個好哥哥、做一個好孝子去落實。

剛好我們中心底下有一個很大的庭院,有一次我就發現有很多垃圾,我就下樓開始跟一個小朋友一起撿。結果因為樓下住了一些孩子,其中一個小女孩她就站在那裡一直看我撿,假如我們是老師,說:小朋友,趕快把垃圾撿起來。她可能做的怎麼樣?不是很歡喜。所以我就撿、撿,然後就撿到她旁邊一點點,我說:小朋友,可不可以幫老師一個忙,你那一個幫我撿起來一下。她就看看我,撿起來,然後撿第二個。然後,因為我們旁邊還有一個小朋友,大家也撿得很努力,這個小女孩就很歡喜的跟我開始撿起來。結果撿到沒有垃圾袋了,她還自己衝進去她家裡又拿出來另外一個垃圾袋來裝,所以她撿得不亦樂乎,從這個庭院撿到了馬路上。我在那裡想說:不知道要撿到啥時候,我待會兒還有事要辦。她已經衝到房子裡面拿出第三個垃圾袋。我看她要拿第四個,我說:小朋友,今天我們就撿到這裡就好了,老師很謝謝你。所以只要你循循善誘,孩子一定會在付出當中得到喜悅,得到成就感。

那當然,別人有善,我們要適時的讚歎,適時的鼓勵。所以我上了中心,馬上剛好有朋友是新疆人,寄了一些新疆的葡萄乾,我就叫我們中心這個小朋友說:來,拿這個葡萄乾去謝謝這個小朋友,跟她一起吃。結果拿下去以後,這個小朋友又帶著那一個小朋友上了我們中心,在那裡玩。所以這也是結了一個很好的緣分。她到時候又到我們中心來讀書,那就勸人為善,結了一個很好的法緣。所以我們勸別人也可以站在他的角度,慢慢指引他過來行善。這是勸人為善。

文章標籤

eb5240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

幸福人生講座-細講《弟子規》(第三十一集)

諸位朋友,大家好!我們課程進入到第四個單元「信」這個部分內容。我們也提到了整個人與人的五倫大道當中都要言而有信,也都要存著信義,存著道義、恩義來互相付出,互相扶持。那人與人的關係就會非常和樂,非常圓滿。

我們提到這個信的問題,會想到在商場上要不要守信?要。但是也有說法:無奸不成商。所以在目前這個時代似是而非的觀念太多,我們確確實實要會判斷。比方有一句話說「人不為己,天誅地滅」,這句話誰講的?找不出來了。請問他為什麼講這句話?太自私了,很可能是自己給自己找台階下。這樣的態度不好!所以我們要考慮到一個言語會帶給他人錯誤的觀念,我們一定要謹言慎行。所以當我們不確定我們的話是正確的,絕對不能亂傳,「知未的,勿輕傳」。

所以在商業,我們也有遇到家長說:你把孩子教得這麼誠信,那他以後到商業怎麼辦?我們會跟他說:那你兒子一定當總裁。假如每個人都不守信,只有他守信,那大家要跟誰做生意?那當然是跟守信的人做生意。所以「無奸不成商」是錯誤的,他能騙得了一次,騙得了兩次,他不可能長久的騙下去,所謂「日久見人心」。而且當他是用奸巧,用一些手段,縱使他騙到了生意,其實也折掉了自己的福分。他可能還得意洋洋:你看我賺了這麼多錢。其實那些錢都是他命裡就有的;而他已經又因為用錯了方法,而又折損了自己本有的福分,這是小人冤枉做了小人。所以人與人要信,在政府、在商業、在任何的團體都應該取信於人,這才是正確的人生態度。

文章標籤

eb5240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

幸福人生講座-細講《弟子規》(第三十集)

諸位朋友,大家好!我們剛剛講到:

【奸巧語。穢污詞。市井氣。切戒之。】

假如我們能夠在家庭經營一個很好的談話風氣,那家庭氣氛就會很好。那我們假如是一個團體,一個企業的負責人也要常常口吐蓮花,讓所有的同仁在談話當中,都可以如沐春風,可以互相鼓勵、互相肯定。我們要帶動這樣的談話風氣。那假如是一個團體領導人,是一個政府領導人,他談話的時候都是對別人的漫罵,挖人家的隱私,都是這些攻訐的言詞,雖然逞了一時之快,那流弊、往後不好的影響確實很難估算。因為小孩子沒有好壞判斷能力,看到領導人都這麼說話,那我也應該可以。所以後面的後果就很難收拾。俗話說「公門好修行」,因為處在公門影響的面都很大,一言可以興邦,一言會喪邦。所以我們當領導者不得不在言語當中,要多加謹慎、多加考量。只要我們有這個態度,相信也可以在言語當中,帶動社會的良好風氣。

文章標籤

eb5240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

幸福人生講座-細講《弟子規》(第二十九集)

諸位朋友,大家下午好!我們早上講到朋友之間的道義、信義,也提到朋友之間應該互相規勸,互相關懷,互相稱讚、讚歎。其實當你在讚歎別人的時候,自己已經薰到那一分香。再來是「不言家醜」,最後一個「通財之義」。財分兩種,有外財跟內財。內財就是用我們的勞力,用我們的經驗智慧去幫助他。俗話又說「救急不救貧」。諸位朋友,什麼是貧?沒有錢叫貧嗎?他沒有錢可以再有錢,只要他有志氣,只要他肯學習。所以怕就怕在他連志氣、連學習的心都不願意,那才是真正的貧窮。所以當對方他是這樣的態度,你可能拿錢幫助他,他愈來愈依賴,甚至於愈來愈覺得理所當然。可能我們本來是想幫助他,到最後反而害了他。

所以幫助人也要用我們的智慧,不然會以善心行惡事。比方說,對方他沒有家庭責任感,他常常出去喝酒,來跟你借錢。你要不要借給他?不行。但是你也不會把他趕出去,因為這樣會結怨。你就把他找進來坐一下,你只要很有原則,他就動不得你的錢。但是坐一下,每次給他一句、兩句做人的道理,甚至於給他一些你在工作當中的實際經驗,或者自我砥礪的經驗,告訴他,讓他可以在智慧,或者在做事的能力上能夠有所積累。當然一定要準備一本書《弟子規》,拿給他。大人都要面子,你不要說:你給我好好學好這一本,你這一本都沒學好。不要這樣講,我們講話要善巧方便說:你有兒子,你兒子滿可愛的。反正你就挑好的講,你孩子很可愛,這一本給你孩子學,以後一定會很有出息。但是我們中國聖賢人講,教育是「上所施,下所效」,所以我們為人父母要做好榜樣給孩子看。你又沒有說他沒有做好榜樣,對不對?就這樣子勸告他,相信一點一滴也會讓他的觀念慢慢轉變。這也是要來自於我們的存心,真正相信「人之初,性本善」,這樣的真誠、這樣的平等心我們才提得起來。

所以我們有「通財之義」,這個財不只錢財,還指著我們的這些經驗、這些智慧。等他已經學習到這些經驗、方法、智慧了,相信他也可以把自己的家庭經營得很好。所以你這個幫忙,不只幫一時,還是幫一世。這是我們提到朋友之間不用言語的道義、信義。除了五倫關係應該有這些義務之外,我們也要回想今天有這麼好的聖賢教誨是如何產生的?是幾千年來這些聖哲人流血流汗,很多刻骨銘心的經歷,才留下了這些精粹的智慧,絕對不是偶然的。剛好我在好多年前,聽到我的老師釋淨空教授在談一段道理。他就說:全球四大古文明,現在只剩下一個。哪一國?中國,標準答案。是不是這四大古文明的老祖宗在神明面前,然後神明說:來抽籤,誰抽到了不用滅亡,誰就不用滅亡。那剛好中國的老祖宗抽到,太好了不用滅。是不是這樣?有果必有因。所以為什麼其他古文明滅了,為什麼中國沒有滅?決非偶然。所以我的師長這一段的敘述,讓我整個的注意力都集中起來,因為從來沒想過這個問題。

文章標籤

eb5240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

幸福人生講座-細講《弟子規》(第二十八集)

諸位朋友,大家早上好!我們昨天進入第四個單元「信」這個部分。也提到信是人言,「凡出言」要「信為先」。信也含有一個更深的意思,就是信義、就是義務。一個人做人的本分不需要說,但是常常放在心上,時刻不敢忘懷。所以我們昨天也提到父子關係,很多的孝子縱使已經離開母親五十年,在這一段時間他還不斷希望能找到母親,可以好好奉養。所以後來確實皇天不負苦心人,宋朝朱壽昌也順利找到他的母親。而且不只接母親回來奉養,連母親後來生的弟弟、妹妹也一起照顧。這都是讀書人時時把本分放在心上。

我在澳洲聽楊老師講《德育故事》,每次幾乎都是淚流滿面。剛好我隔壁坐了一個香港的朋友,他長得非常的魁梧,一個大男人。剛好我在聽課都一直掉眼淚,他看我這個樣子,還把衛生紙推給我,然後不敢看我,慢慢推過來。所以他也是有很溫柔的心。為什麼我眼淚一直流?因為每次聽,比方說聽到「子路負米」,子路當他還很貧苦的時候,他也是盡心盡力奉養父母,都要走到百里之外去把一些米糧扛回來。而他一路上扛著米糧,不只不覺得重,還覺得內心很踏實、很歡喜,因為他在盡為人子的本分。後來他當了官,富貴了,每次吃飯都很豐富,但是他卻吃不下去。旁邊的人就問他:這麼好的飯菜,你怎麼吃不下去?子路說:我的父母已經不在了,他們都無法跟我一起享用,這都比不上我當初幫父母百里之外扛米糧,那個吃起來才香、才踏實。所以一個一個聖賢的故事,讓我感受到什麼才是做人的真味道。所以一直聽,一直內心在吶喊,做人就應該是這樣才會痛快。

所以很多朋友也會跟我一起討論,如何學習我們聖賢的教誨。其實學聖賢教誨最重要的要學什麼?要學聖賢人的存心,要學聖賢人的用心。聖賢人他的存心就是時時把孝、悌、忠、信、禮、義、廉、恥時時不敢忘懷,時時提得起來去與人相交。當他時時都是德行提起,那他的壞習慣自然而然慢慢就不見了、就消退了。所以我們熟讀《弟子規》,也是時時以聖賢人的心行來自我觀照、自我提醒,相信寬為限,緊用功,功夫到,滯塞就通。而當一個人真正用聖賢的存心跟行為去做事,你每一天一定會有法喜充滿。

文章標籤

eb5240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

幸福人生講座-細講《弟子規》(第二十七集)

諸位朋友,大家好!我們接著看下一句經文:

【借人物。及時還。後有急。借不難。】

所以當我們借人家的東西,念念要想著什麼時候該還,這要很謹慎。因為人家借我們東西是對我們有幫助、有恩,假如我們還沒有準時還,就太沒有道義。所以當我們確定哪個時間要還他,又怕自己忘記,一定要,你可以直接在你掛的月曆上寫上去,你每天都看月曆就不會忘;或者是在你的記事本、行事曆上寫上去。你對於每次借人家的東西都這麼謹慎,往後他人就很歡喜把東西借給你。所以明朝的宋濂有一次去跟人家借書,因為那是大戶人家,就跟他說這個書你十天以後要還我。十天很趕,人家肯借,他也就滿歡喜的。結果第十天剛好下大雪,主人可能想說他不可能來,但是宋濂還是一樣冒著大風雪趕過來。結果這個主人很感動,也很佩服他。所以就跟他說,往後我們家的書都歡喜借給你。所以當我們跟別人借東西,人家面有難色,不可以怪別人。要怎麼樣?要反省自己。我們的社會信用是要自己一點一滴經營出來,我們不要去羨慕這個人怎麼這麼贏得別人的信任,必有他的原因,我們要自己好好的去往這個方向去努力。

文章標籤

eb5240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

幸福人生講座-細講《弟子規》(第二十六集)

諸位朋友,大家好!學習貴在能夠有恆,所以我們說學習的方法在「一門深入,長時薰習」,所以薰習相當重要。我看到大家的氣色都很好,代表這一帖中藥吃得很不錯,早晚都念一遍《弟子規》。當你很熟悉的話,我們在課程當中所舉到的這些經句,你可能都會豁然一悟,所以熟悉還是挺重要的。早上的課我們上到:

【鬥鬧場。絕勿近。邪僻事。絕勿問。】

我們也分析孩子會交到不好的朋友,會到不好的環境,根源還在他不懂得是非善惡的判斷。假如要從根本來解決,必然是要從小把他德行的根基紮好,自然而然他就不會去接觸不好的朋友,不會去接觸混亂的環境。有一位老師常常帶著他的小孩在路上走,小孩才一、二歲。每次經過一些聲色場所,一些打電動玩具的地方,他就跟他兒子說,這種地方會污染人,會讓人學壞,所以這種地方絕對不能進去。因為從小就教,所以長大了,這樣的地方他走過去連看都不想看,這叫先入為主。所以教育確實要「禁於未發之謂豫」,一定要在他還沒有養成、還沒有染上的時候就要制止。當他已經養成這個習慣就很難導正過來,這叫預防法。所以當家長教育的敏感度愈高,就能掌握預防的技巧。

文章標籤

eb5240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

幸福人生講座-細講《弟子規》(第二十五集)

諸位朋友,大家好。很多朋友他會問我:蔡老師,你累不累?在這幾個月當中,有很多的老師他跟著我們到各地去演講,他都會看到我的身體愈講愈有精神,所以很多擔心是怎麼樣?是不必要的。我也跟這些朋友講,我說人不怕身累就怕心累。身累,躺下去七個小時以後又是生龍活虎。但是心累,很多事知道很重要,應該去做,可是卻沒有能力去做,那時候的心是很辛苦、很煎熬。所以,當我們能夠盡心盡力去做重要的事情,事實上內心是很寬慰的。

我記得在高中時代曾經讀過孟子的一篇文章,裡面提到「天將降大任於是人也,必先苦其心志,勞其筋骨,餓其體膚,空乏其身,行拂亂其所為」,為什麼?「所以動心忍性,增益其所不能」。我在高中時代讀這篇文章有什麼心得?絕對不要當聖賢人,會累死,還要動心忍性,還要餓其體膚。那時候老師又沒有把這些氣節跟我們講,所以我們依文解義,絕對不要往君子聖賢走。但是後來真正去弘揚中國文化,突然對這一句教誨有不同的感受。所以我批了一個橫批,叫「甘之如飴」。因為當我們知道這個事情太重要了,心裡面怕的是自己能力不足,所以當考驗來的時候,都會很歡喜接受,趕快這樣就可以提升能力。

所以,我們有這個態度,也跟所接觸的老師也建立了這樣的共識。所以當我要從海口到深圳去講課,我本來的課就必須交給其他老師。當其他的老師接到我的通告說:從下一節課開始換你。他們會怎麼想?他們不會:不要!不會。他們會突然冒出一句話:責任的承擔是成長的開始。所以,雖然我離開海口,課程都沒有斷,連大年初一、春節期間的課都沒斷。因為他們說,學習智慧刻不容緩,假如緩下來了,我們少一天學習,對孩子可能就是很大的影響,所以他們也堅持,這個課也辦了一年多。所以在海口、在深圳很多的老師,除了在學校、在他的工作當中之外,其餘晚上、禮拜六、禮拜天的時間,都義務出來幫我們中心講課,去承擔。他們也在學習了四個多月以後,就開始跟著我到很多地方講學。所以就從修身,然後把班級帶好,齊家;然後把海口照顧好,治國;然後到北京、到深圳,到很多不同的省分去講課,叫什麼?平天下。所以這四件事其實是什麼?一件事。只要你真心發出來,自己不斷砥礪,自己不斷超越,自然而然我們的影響、我們的奉獻就會水到渠成,所以要:

【勿畏難。】

文章標籤

eb5240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

幸福人生講座-細講《弟子規》(第二十四集)

諸位朋友,大家下午好。早上我們提到我在前年教的一個班級那一位學生,後來成績有很大的進步,也當班長當得很好,所以畢業典禮那一天,當我把最後一個禮物送給他,他眼淚就掉下來了。我站在台上,心裡就想我是見過世面的人,畢業班我也帶過,所以應該不會再為傷心掉眼淚。因為我已經期許自己,這一生只為感動掉眼淚,不再為傷心掉眼淚,因為傷心掉眼淚對自己、對別人沒幫助。所以後來我心裡就想,假如他等一下出校門還在哭,我要好好安慰他。後來就整好隊伍,我就把他們往校門口帶。走到一半,我就往後稍微瞄了一下,看到他還在哭,我就把隊伍停下來,走到他面前去。我心裡想用我的左手握住他的手,然後用我的右手拍拍他的肩膀:別哭了!所以當我把他的左手握住,右手正要去搭他的肩膀,這個孩子抓住我的手,死命的就說:謝謝老師!謝謝老師!謝謝老師!我在那個當下,整個人好像被電到一樣,原來男生還會電男生。學生這一分至誠讓我們很感動,我的那個淚水就在眼眶裡繞,但是不能失控,因為還要把隊伍帶出學校去。後來我深呼吸兩次,然後把隊伍帶出去,然後跟他們道別。

當我獨自一個人走回校園,突然有一個很深的感受,不是我教了這個學生,而是這個學生給我上了從教以來很重要的一課,他告訴我,沒有學生不能教。一個被學校認為行為偏頗的孩子,都可以在短短的幾個月當中用我們的愛心,可以轉變得這麼大,所以確實也印證「人之初,性本善」。所以要問我們是否有這一分真誠之心。透過這個學生給我的感受,我就體會到一點,當一個人他的生命當中讓他可以感受到有一個人真正愛護他、關懷他,這個孩子就不會變壞也不可能自殺。諸位朋友,現在孩子自殺的比率怎麼樣?愈來愈高。這是結果,原因在哪?孩子空虛,孩子覺得沒有人關懷他。

【寬轉彎。勿觸棱。】

文章標籤

eb5240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

幸福人生講座-細講《弟子規》(第二十三集)

諸位朋友,大家早。昨天我們的經文是講到:

【步從容。立端正。揖深圓。拜恭敬。勿踐閾。勿跛倚。勿箕踞。勿搖髀。】

『立端正』,我們稍微複習一下。在女士,站的時候可以這樣子站,然後這個手,右手放在左手上面,您穿裙裝的話可以放低一點,假如穿褲裝,手可以抬高一點,這是女士,也可以直接這樣平站就可以,也可以雙手自然下垂,也可以,反正我們就是動作要優雅就對了,這樣子站就可以。男士要有大丈夫的氣概,所以雙腳與肩同寬,直視前方,這是站的姿勢。

文章標籤

eb5240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

幸福人生講座-細講《弟子規》(第二十二集)

諸位朋友,大家好。我們剛剛談到:

【冠必正。紐必結。襪與履。俱緊切。】

所以這是一個人儀容的端莊相當重要。當你重視自己的儀容,人家就會進一步尊敬你。而當我們的儀容非常奇裝異服,這樣不只會讓別人對你輕慢,更有可能會造成社會不良的風氣。所以很多公眾人物的衣著就特別重要,假如她穿得很暴露,那可能就帶動整個社會不良的風氣。所以公眾人物必須慎思他對於整個社會的影響,應該要多謹慎自己的行為才是。而我們父母的衣著也是孩子學習的榜樣。所以當母親的假如衣著也太暴露,孩子從小耳濡目染,她以後穿衣服也會比較暴露,這樣子對她很不好,會造成很多人對她的什麼?輕浮,甚至於還會造成危險,所以穿衣服也不可不謹慎。

文章標籤

eb5240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

幸福人生講座-細講《弟子規》(第二十一集)

諸位朋友,大家晚上好。我們早上講到「出則弟」裡面,提到了如何接待客人、如何打招呼,還有送賓的禮儀也都有提到。在接待的禮儀當中,還有一個禮儀也不容忽視,就是接電話的禮儀。我們看看現在的孩子他會不會接電話?我曾經打過電話,剛好是朋友的孩子接的。我說:你父親在嗎?他說不在。去哪裡?不知道。喀,就掛下去了。所以孩子他假如連接電話都不會,除了沒有恭敬心之外,把家裡的臉怎麼樣?都丟出去了。所以,接電話的禮儀我們也必須教導小孩。

所以小孩子接電話,我們要實際讓他來操練。接起電話來說:你好,我叫蔡禮旭。把名字報出來。請問您找哪一位?假如說:你爸爸在嗎?假如爸爸在,他就說:請您等一下,我去叫我爸爸。放下來,去叫父親來聽。假如父親不在,這個時候孩子要懂得如何去應對,然後可以請教對方:不好意思,我爸爸不在。請問您是哪一位?有什麼事需要我轉告給父親嗎?就是可以詢問,畢竟人家打電話來有事情,所以我們要問清楚,讓人家不會白費打這一通電話。也可以問對方說:請問您有急事嗎?假如是急事,就可以把父親的行動電話告訴對方知道。所以孩子從小假如懂得如何去應對,他做事的圓熟度就會愈來愈高。打電話還有最後一個動作,跟長輩打完電話,一定等長輩先掛了電話,我們才掛電話。因為可能長輩或許還有些話,我們馬上就掛,他可能話還沒講,已經電話斷了。所以這一個動作也是處處體現對於長者的恭敬之心。

第三個單元「謹」。我們說要謹言慎行,一言興邦,一言可以喪邦。所以生活能謹慎,就可以免掉很多的錯誤,甚至是災難都有可能。有一個朋友,他約了他三位好朋友一起吃飯,結果來了兩位,有一位還沒到。他在門口邊等邊說:怎麼該來的還沒有來?這兩位坐在屋內的其中一位朋友就開始犯疙瘩:該來的沒有來?我是不是不該來的?所以這個朋友就有一點不高興,就走了。他一看,朋友走了:怎麼不該走的走了?結果最後剩下一位朋友:那我是該走的了?所以那一晚晚餐誰吃?自個吃。所以,雖然是一個笑話,但是我們一個人對於講出去的話也應該三思後行,也應該提高敏感度,我們出去的話會不會傷害到對方,要有這樣的謹慎度。所以俗話也講「面對失意人不可說得意之事」,這都是在言語當中處處流露為人設想。所以言行要謹慎。

文章標籤

eb5240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

幸福人生講座-細講《弟子規》(第二十集)

諸位朋友,大家好!我們剛剛提到了,古人很重情義,在親人當中、在朋友當中都會流露出來。所以李白寫了一首《黃鶴樓送孟浩然之廣陵》,提到「故人西辭黃鶴樓,煙花三月下揚州,孤帆遠影碧空盡,惟見長江天際流」。「孤帆遠影碧空盡」,他送著他的朋友是等到朋友已經完全看不到了,他才捨不得的離開了,對朋友那分情義、那分相惜之心就在送別當中流露出來。現在的孩子能不能寫出這樣的詩?很難!因為孩子現在沒有恭敬之心,比較焦躁、煩躁。所以我們也在這些禮儀當中,長養孩子對人的恭敬。

剛好前天我的結拜大哥來聽我講課,他從台中趕過來。他聽了兩節課,他馬上又有事,就在下午要離開,他就說不來聽我講,他很難受,對我的支持就不言而喻,真的是很支持我。後來我就陪他走了一段路,送他去坐火車,當他離去的時候,我也是一直在那裡「過猶待,百步餘」。突然想到跟他相識這十年,我很多的決定他都很支持,雖然很多次我都失敗了,但是他還是一直很信任我。他說:你只要抱持著你對人、對社會的這一分初心,一定會做出一些能夠利益他人的事。所以他是時時都在關心我,看到我這幾年投入教育,他也非常歡喜,非常欣慰。下一句是;

【長者立。幼勿坐。長者坐。命乃坐。】

文章標籤

eb5240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

幸福人生講座-細講《弟子規》(第十九集)

諸位朋友,大家下午好!我們早上講到了:

【長呼人。即代叫。人不在。己即到。】

這個動作很重要,它可以廣泛來運用,就是接待的禮儀,接待客人的禮儀。我們現在在家庭當中來看一下,孩子現在會不會接待客人?比方說剛好阿姨來了,小孩在那裡打電腦,他會怎麼做?他會把他的大嗓門打開:媽,阿姨來了!這樣好不好?習慣了,他就很怠慢、很隨便,因為尊敬長輩排在次要,哪一個最重要?我的玩樂最重要。久而久之,恭敬心就不見了。所以要教。您有教過孩子接待客人的舉手?好。這個影響他很深遠,孩子假如這個禮貌沒學好,可能在學校、在他往後的公司都會有尷尬出現。

文章標籤

eb5240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

幸福人生講座-細講《弟子規》(第十八集)

諸位朋友,大家早上好!我們昨天進入第二個單元「出則弟」,提到了「兄道友,弟道恭,兄弟睦,孝在中」。俗話講,家和萬事就興,兄弟一條心,黃土都變成金。確確實實家裡有和樂的氣氛,家風一定會鼎盛,事業也會興旺。很多孩子聽了這些古聖先賢的故事,他們也是見賢思齊,聽完「孔融讓梨」,他們回去也都起而效法。有一位姐姐她就很慷慨,就把梨子給弟弟吃,剛好只有一個梨子,結果這個弟弟就一直大口大口的咬。當咬到已經超過一半的梨子的時候,這個姐姐快要忍不住了,後來就把他的梨子搶過來。母親看到這個現象,她就打了一通電話給老師,這是很好的親師合作。因為每一句經文,小孩不可能一步到位,還需長期的引導。

老師隔天就跟他們講了一個故事,說漢朝有兩個兄弟,一個叫趙孝,一個叫趙禮,趙孝是兄長。很不幸這個趙禮被盜賊抓去了,他的兄長得知之後,馬上尋找了這個山寨,直接就衝到盜賊的大本營去,剛好看到這些盜賊很飢餓,已經打算把他弟弟宰來吃。他哥哥看了非常著急,就跑到這些盜賊的前面,跟他們說:我弟弟有病,身體又瘦,你們不要吃他,吃我,我比較胖,身體又比較好。結果他弟弟看了兄長這麼講也很著急,就趕快把哥哥推開,說:我被你們抓到是我的命,所以我被你們吃是應該的,絕對不可以連累我哥哥。兩個兄弟就在那裡爭著要死,要為對方死。就在這個時候,這些盜賊看了很感動,就把他弟弟都放了。

所以諸位小朋友,趙孝跟趙禮連什麼都願意為兄弟付出?生命都願意。那我們能不能因為一顆蘋果、一顆梨子都跟兄弟爭吵?我們應該效法古代這些聖賢人的精神去做。而且趙孝、趙禮,因為為了兄弟不惜犧牲生命的精神,傳到了皇帝那邊,後來皇帝就讓他們兄弟都當了官來治理人民,所以他們有後福。為什麼皇帝要用他們來當官?你看,友愛兄弟的,一定會孝順父母,有這麼好的德行,出來當官必定會愛護人民。因為「教以孝」,他會「敬天下之為人父者也」,會敬天下一切父母,「教以悌」,他會「敬天下之為人兄者也」,也會敬一切人的兄弟姐妹。

文章標籤

eb5240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

幸福人生講座-細講《弟子規》(第十七集)

諸位朋友,大家好!諸位朋友,我們剛剛提到明太祖送給鄭濂兩顆大水梨,假如你是鄭濂你會怎麼處理?一起煮了,是不是?給這位朋友掌聲鼓勵。您可能是知道水梨煮起來對喉嚨不錯!鄭濂跟您的做法差不多。他拿了兩個大水缸,一邊放一個,把這個水梨給它打碎,讓這個汁滲在水缸裡面。處理完之後說:來,一個人喝一碗。平等,人心都很平,覺得真公平!雖然跟鄭濂的血脈不是那麼親,他愈覺得這個長者值得尊敬。

後來明太祖又問他:你怎麼管理這一千個人?你到底是用什麼方法?結果鄭濂就回答四個字,他說「不聽婦言」。諸位女同胞,不要看了這句話就說「我不想聽,我要走了」,不要依文解義,任何一句話都有它時代上的意義。因為我們要了解,古代的女人比較沒有機會讀聖賢書籍,所以她沒有去領受到聖賢人那種心胸,難免會比較自私一點。只要一自私,為自己的孩子多留一些,就會造成其他人的怨言。所以,怨之所生就在自私。當整個家族裡面,很多的細胞都開始在那裡爭奪的時候,整個一千個人就散了。

但是我們現在的女性都有讀書,言語就比較不會自私自利。也很有可能男生他比較自私,比較只為自己著想,假如是這樣的男人,那他的性格也比較像婦言。所以,這句話你要廣義去了解,就是在家庭當中絕對不能斤斤計較,一定會造成紛爭;人家能維持千人,不是沒有原因的。人為什麼想爭,為什麼?他覺得好像爭到了就是他的。所以下一句就給了我們很重要,如何讓兄弟、讓家庭能夠和樂相處的方法。下一句叫:

文章標籤

eb5240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

幸福人生講座-細講《弟子規》(第十六集)

諸位朋友,大家晚上好!很多朋友已經很面熟了,每天晚上都來,代表都是下完班,吃個飯,甚至於沒吃飯就趕過來聽課。孔老夫子有說,一個人求學問有三個法寶,叫智、仁、勇,「好學近乎智,力行近乎仁,知恥近乎勇」。只要好學,就跟智慧離不遠;當我們力行聖賢的教誨,就能慢慢感受到聖賢存心,也能感受到眾人的需要,我們那種仁慈、同理心就會出來;「知恥近乎勇」,真正能夠了解自己的過失,進而改正自己的過失,能降伏自己的煩惱、壞習慣,這才是真正的勇者。很多朋友已經是做到「好學近乎智」,而你的好學也將帶給你的家庭很好的撞擊。

我記得我父親他五十幾歲,剛好接了他們銀行的證券所,因為接證券所,單位裡面要有一個人考上執照,所以就派了很多同事一起去考。我的父親是年紀最大的,已經五十幾了,就去考,就看著父親晚上在那裡看書。考試結果只有一個人考上,其他年輕人都沒考上,居然是我老爸考上了。你看父親沒說什麼,以他的行動就已經贏得我們對他的佩服。我們這些當兒子的能夠不好學嗎?能夠輸給自己的老爸嗎?所以上行下效,當我們這一分好學的心能夠持續不斷,相信對你的家庭一定是個很好的開始。早上的課程剛好把「入則孝」告了一個段落,接下來是第二個單元,「出則弟」。

這個「出」是指家庭以外,就要學習「弟」,「弟」包含兄友弟恭,包含尊敬長輩的禮節態度。因為在家裡面兄弟就能夠友愛,就能夠以禮相待,當然他出去外面與人相交就能夠把這個態度帶出去。假如在家裡面跟兄弟就是吵吵鬧鬧,不守禮節,那出去會不會突然變得很規矩?有沒有可能?不可能!所以,要認識一個人,到哪裡最能看清楚?叫不入虎穴,焉得虎子,直接到他們家。很多我們為人處事的行為,確確實實是在家裡養成,所以為什麼家教如此重要!所謂「門當戶對」,是什麼門當?是什麼戶對?最重要的是家教、是德行。現在的門當戶對是什麼?錢財!你們怎麼都知道?我比較沒有經驗。「對」錯了,本質錯了,結果就麻煩了。所以「德行」才是家之本,才是國之本,絕對不是錢財。

文章標籤

eb5240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

幸福人生講座-細講《弟子規》(第十五集)

諸位朋友,我們接著剛剛提到漢朝的鄭均,諸位朋友,你會怎麼做?怎麼勸這個兄長?鄭均自己去當了別人的僕人,從最卑微的工作去做,整整做了一年,用勞力賺了些錢,全部拿給他哥哥。然後就跟他哥哥說:我們缺的東西,只要靠我們的勞力,然後賺到了錢就買得到;但是人的名譽只要喪失了,一輩子等於都完蛋了。他哥哥看到他為了勸誡他,還去做人家的佣人,整整做了一年,他哥哥也很慚愧,就開始改變他的態度,變得很清廉。鄭均往後發展得很好,還做到了尚書,相當於宰相的職位。所以有孝、有悌,為國家必然盡忠。他也時常跟皇帝諫言,皇帝很感於他的協助,還封給他一個「白衣尚書」的名號,而且讓他享賜祿,到他終老都以尚書的俸祿來奉養他。

所以諸位朋友,您看他當初為了勸誡他的哥哥,還去當了僕人,他是不是損失很多?不是!所謂「福田心耕」,一個人真正都是用道德去立身行道,他的福分絕對會愈積愈厚。不是不到,時候還未到,到的時候,該是他的福分絕對跑不掉。所以中國說「吃虧是福」,這句話很有意義。

剛剛是提到兄弟之間的勸誡,五倫關係還有一個關係,是朋友關係。我曾經跟盧叔叔去拜訪他一個朋友,我也覺得很奇怪,像很多很精彩的事都被我遇上了。剛好我跟盧叔叔去找他這個朋友,他這個朋友已經跟他相交往十七年。在那一次他還帶了很多聖賢經典,有的是要給他孩子讀的,有的是要送給他朋友,還有他朋友的太太讀的。這個路上盧叔叔就跟我說,他說:我認識這個朋友十七年,看他如日中天,生意做得很大,資產很多很多,但是那個時候已經看出來,他很有可能往後財富會保不住。因為當一個人在很有錢的時候,奢靡之氣一沾染,再多的錢財也會怎麼樣?會敗盡。而且不止沾染了奢侈之氣,很有可能傲慢,不可一世的那種壞習慣都會在這個過程養成。當一個人傲慢的時候,他就會輕率,就很有可能下錯一些判斷,再多的錢都會耗掉。後來確實事業也蕩下來,還負了點債。

文章標籤

eb5240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

幸福人生講座-細講《弟子規》(第十四集)  

諸位朋友,大家好!我們早上提到了,要勸誡別人有個先決條件,一定要先贏得對方的信任。假如信任不足,可能你勸他的時候,他會誤解你,你是不是看他不順眼?是不是在毀謗他?所以要先有信任。如何能夠贏得親友的信任?這個信任絕對不是憑空而來,必須透過我們真心的關懷、付出才會建立信任。也有些朋友很熱心,喜歡幫助別人,但是很多朋友看到他會趕快跑,覺得說他很煩人、很囉嗦。然後會跟他說:拜託你,你不要再照顧我了。有沒有這樣子的人?有!做得要死,卻給人家嫌得要死,有這種人,因為他的關懷跟付出沒有針對別人的需要。所以,我們要善於觀察他人的需要,然後去付出,自然而然能夠贏得信任,然後在適當的時機,我們說的話他就很能夠接受。

我們來看一下,比方說在父子關係當中,當你的父親對你非常的信任。他可能有好幾個兒子,特別相信某一個人的話,應該就是這個孩子最讓他放心,最孝順他,所以已經贏得了父親的信任。因為也常常在父親需要的時候,他都會盡心盡力去盡他的為人子的本分。再來,在君臣關係上,上司最需要什麼?最需要我們去幫他承擔一些工作。我們都能夠默默的做,而且每次做都能夠讓他放心,所以也是針對他的需要去付出,他就很信任我們。再來,夫婦關係也是,比方說太太在家裡把家裡整理好,然後又把孩子教育好,讓先生沒有後顧之憂。所以自然而然很信任這個太太,那太太所講的話自然就有分量。

媳婦嫁到夫家去,什麼時候可以進諫?什麼時候可以勸誡夫君,甚至於是夫君家裡的親友?能不能嫁過去第一天就開始,這裡不好,那裡也不好,能不能這樣?假如一過去就指指點點,這裡要改進,那裡要改進,那會有什麼後果?一定會讓夫家的人對我們很排斥,因為才剛嫁過去,還沒有建立深厚的信任。所以我們要隨順人情,要善體別人的感受。盧叔叔曾經跟我說過,到一個新的環境一定要多看,看什麼?看別人的需要在哪,去付出;多聽,聽聽看,聽出別人的需要,有時候也會聽出一些忌諱,別人不願意提到的,我們就先避開,要聽出需要、聽出忌諱;多看、多聽,少講、少出意見。我們到一個新的公司去,是不是也應該多看、多聽、少講!當你做得多說得少,你的主管、你的上司就會很信賴你,到時候你的意見他就很重視。所以道理都是相通的,都是適用的。

文章標籤

eb5240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