LINE_ID:ma14913 微信_ID:eb1491 加我回復8,帶您了解100美金,跨境電商,在家網賺的事業

幸福人生講座-細講《弟子規》(第二十一集)

諸位朋友,大家晚上好。我們早上講到「出則弟」裡面,提到了如何接待客人、如何打招呼,還有送賓的禮儀也都有提到。在接待的禮儀當中,還有一個禮儀也不容忽視,就是接電話的禮儀。我們看看現在的孩子他會不會接電話?我曾經打過電話,剛好是朋友的孩子接的。我說:你父親在嗎?他說不在。去哪裡?不知道。喀,就掛下去了。所以孩子他假如連接電話都不會,除了沒有恭敬心之外,把家裡的臉怎麼樣?都丟出去了。所以,接電話的禮儀我們也必須教導小孩。

所以小孩子接電話,我們要實際讓他來操練。接起電話來說:你好,我叫蔡禮旭。把名字報出來。請問您找哪一位?假如說:你爸爸在嗎?假如爸爸在,他就說:請您等一下,我去叫我爸爸。放下來,去叫父親來聽。假如父親不在,這個時候孩子要懂得如何去應對,然後可以請教對方:不好意思,我爸爸不在。請問您是哪一位?有什麼事需要我轉告給父親嗎?就是可以詢問,畢竟人家打電話來有事情,所以我們要問清楚,讓人家不會白費打這一通電話。也可以問對方說:請問您有急事嗎?假如是急事,就可以把父親的行動電話告訴對方知道。所以孩子從小假如懂得如何去應對,他做事的圓熟度就會愈來愈高。打電話還有最後一個動作,跟長輩打完電話,一定等長輩先掛了電話,我們才掛電話。因為可能長輩或許還有些話,我們馬上就掛,他可能話還沒講,已經電話斷了。所以這一個動作也是處處體現對於長者的恭敬之心。

第三個單元「謹」。我們說要謹言慎行,一言興邦,一言可以喪邦。所以生活能謹慎,就可以免掉很多的錯誤,甚至是災難都有可能。有一個朋友,他約了他三位好朋友一起吃飯,結果來了兩位,有一位還沒到。他在門口邊等邊說:怎麼該來的還沒有來?這兩位坐在屋內的其中一位朋友就開始犯疙瘩:該來的沒有來?我是不是不該來的?所以這個朋友就有一點不高興,就走了。他一看,朋友走了:怎麼不該走的走了?結果最後剩下一位朋友:那我是該走的了?所以那一晚晚餐誰吃?自個吃。所以,雖然是一個笑話,但是我們一個人對於講出去的話也應該三思後行,也應該提高敏感度,我們出去的話會不會傷害到對方,要有這樣的謹慎度。所以俗話也講「面對失意人不可說得意之事」,這都是在言語當中處處流露為人設想。所以言行要謹慎。

文章標籤

eb5240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

幸福人生講座-細講《弟子規》(第二十集)

諸位朋友,大家好!我們剛剛提到了,古人很重情義,在親人當中、在朋友當中都會流露出來。所以李白寫了一首《黃鶴樓送孟浩然之廣陵》,提到「故人西辭黃鶴樓,煙花三月下揚州,孤帆遠影碧空盡,惟見長江天際流」。「孤帆遠影碧空盡」,他送著他的朋友是等到朋友已經完全看不到了,他才捨不得的離開了,對朋友那分情義、那分相惜之心就在送別當中流露出來。現在的孩子能不能寫出這樣的詩?很難!因為孩子現在沒有恭敬之心,比較焦躁、煩躁。所以我們也在這些禮儀當中,長養孩子對人的恭敬。

剛好前天我的結拜大哥來聽我講課,他從台中趕過來。他聽了兩節課,他馬上又有事,就在下午要離開,他就說不來聽我講,他很難受,對我的支持就不言而喻,真的是很支持我。後來我就陪他走了一段路,送他去坐火車,當他離去的時候,我也是一直在那裡「過猶待,百步餘」。突然想到跟他相識這十年,我很多的決定他都很支持,雖然很多次我都失敗了,但是他還是一直很信任我。他說:你只要抱持著你對人、對社會的這一分初心,一定會做出一些能夠利益他人的事。所以他是時時都在關心我,看到我這幾年投入教育,他也非常歡喜,非常欣慰。下一句是;

【長者立。幼勿坐。長者坐。命乃坐。】

文章標籤

eb5240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

幸福人生講座-細講《弟子規》(第十九集)

諸位朋友,大家下午好!我們早上講到了:

【長呼人。即代叫。人不在。己即到。】

這個動作很重要,它可以廣泛來運用,就是接待的禮儀,接待客人的禮儀。我們現在在家庭當中來看一下,孩子現在會不會接待客人?比方說剛好阿姨來了,小孩在那裡打電腦,他會怎麼做?他會把他的大嗓門打開:媽,阿姨來了!這樣好不好?習慣了,他就很怠慢、很隨便,因為尊敬長輩排在次要,哪一個最重要?我的玩樂最重要。久而久之,恭敬心就不見了。所以要教。您有教過孩子接待客人的舉手?好。這個影響他很深遠,孩子假如這個禮貌沒學好,可能在學校、在他往後的公司都會有尷尬出現。

文章標籤

eb5240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

幸福人生講座-細講《弟子規》(第十八集)

諸位朋友,大家早上好!我們昨天進入第二個單元「出則弟」,提到了「兄道友,弟道恭,兄弟睦,孝在中」。俗話講,家和萬事就興,兄弟一條心,黃土都變成金。確確實實家裡有和樂的氣氛,家風一定會鼎盛,事業也會興旺。很多孩子聽了這些古聖先賢的故事,他們也是見賢思齊,聽完「孔融讓梨」,他們回去也都起而效法。有一位姐姐她就很慷慨,就把梨子給弟弟吃,剛好只有一個梨子,結果這個弟弟就一直大口大口的咬。當咬到已經超過一半的梨子的時候,這個姐姐快要忍不住了,後來就把他的梨子搶過來。母親看到這個現象,她就打了一通電話給老師,這是很好的親師合作。因為每一句經文,小孩不可能一步到位,還需長期的引導。

老師隔天就跟他們講了一個故事,說漢朝有兩個兄弟,一個叫趙孝,一個叫趙禮,趙孝是兄長。很不幸這個趙禮被盜賊抓去了,他的兄長得知之後,馬上尋找了這個山寨,直接就衝到盜賊的大本營去,剛好看到這些盜賊很飢餓,已經打算把他弟弟宰來吃。他哥哥看了非常著急,就跑到這些盜賊的前面,跟他們說:我弟弟有病,身體又瘦,你們不要吃他,吃我,我比較胖,身體又比較好。結果他弟弟看了兄長這麼講也很著急,就趕快把哥哥推開,說:我被你們抓到是我的命,所以我被你們吃是應該的,絕對不可以連累我哥哥。兩個兄弟就在那裡爭著要死,要為對方死。就在這個時候,這些盜賊看了很感動,就把他弟弟都放了。

所以諸位小朋友,趙孝跟趙禮連什麼都願意為兄弟付出?生命都願意。那我們能不能因為一顆蘋果、一顆梨子都跟兄弟爭吵?我們應該效法古代這些聖賢人的精神去做。而且趙孝、趙禮,因為為了兄弟不惜犧牲生命的精神,傳到了皇帝那邊,後來皇帝就讓他們兄弟都當了官來治理人民,所以他們有後福。為什麼皇帝要用他們來當官?你看,友愛兄弟的,一定會孝順父母,有這麼好的德行,出來當官必定會愛護人民。因為「教以孝」,他會「敬天下之為人父者也」,會敬天下一切父母,「教以悌」,他會「敬天下之為人兄者也」,也會敬一切人的兄弟姐妹。

文章標籤

eb5240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

幸福人生講座-細講《弟子規》(第十七集)

諸位朋友,大家好!諸位朋友,我們剛剛提到明太祖送給鄭濂兩顆大水梨,假如你是鄭濂你會怎麼處理?一起煮了,是不是?給這位朋友掌聲鼓勵。您可能是知道水梨煮起來對喉嚨不錯!鄭濂跟您的做法差不多。他拿了兩個大水缸,一邊放一個,把這個水梨給它打碎,讓這個汁滲在水缸裡面。處理完之後說:來,一個人喝一碗。平等,人心都很平,覺得真公平!雖然跟鄭濂的血脈不是那麼親,他愈覺得這個長者值得尊敬。

後來明太祖又問他:你怎麼管理這一千個人?你到底是用什麼方法?結果鄭濂就回答四個字,他說「不聽婦言」。諸位女同胞,不要看了這句話就說「我不想聽,我要走了」,不要依文解義,任何一句話都有它時代上的意義。因為我們要了解,古代的女人比較沒有機會讀聖賢書籍,所以她沒有去領受到聖賢人那種心胸,難免會比較自私一點。只要一自私,為自己的孩子多留一些,就會造成其他人的怨言。所以,怨之所生就在自私。當整個家族裡面,很多的細胞都開始在那裡爭奪的時候,整個一千個人就散了。

但是我們現在的女性都有讀書,言語就比較不會自私自利。也很有可能男生他比較自私,比較只為自己著想,假如是這樣的男人,那他的性格也比較像婦言。所以,這句話你要廣義去了解,就是在家庭當中絕對不能斤斤計較,一定會造成紛爭;人家能維持千人,不是沒有原因的。人為什麼想爭,為什麼?他覺得好像爭到了就是他的。所以下一句就給了我們很重要,如何讓兄弟、讓家庭能夠和樂相處的方法。下一句叫:

文章標籤

eb5240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

幸福人生講座-細講《弟子規》(第十六集)

諸位朋友,大家晚上好!很多朋友已經很面熟了,每天晚上都來,代表都是下完班,吃個飯,甚至於沒吃飯就趕過來聽課。孔老夫子有說,一個人求學問有三個法寶,叫智、仁、勇,「好學近乎智,力行近乎仁,知恥近乎勇」。只要好學,就跟智慧離不遠;當我們力行聖賢的教誨,就能慢慢感受到聖賢存心,也能感受到眾人的需要,我們那種仁慈、同理心就會出來;「知恥近乎勇」,真正能夠了解自己的過失,進而改正自己的過失,能降伏自己的煩惱、壞習慣,這才是真正的勇者。很多朋友已經是做到「好學近乎智」,而你的好學也將帶給你的家庭很好的撞擊。

我記得我父親他五十幾歲,剛好接了他們銀行的證券所,因為接證券所,單位裡面要有一個人考上執照,所以就派了很多同事一起去考。我的父親是年紀最大的,已經五十幾了,就去考,就看著父親晚上在那裡看書。考試結果只有一個人考上,其他年輕人都沒考上,居然是我老爸考上了。你看父親沒說什麼,以他的行動就已經贏得我們對他的佩服。我們這些當兒子的能夠不好學嗎?能夠輸給自己的老爸嗎?所以上行下效,當我們這一分好學的心能夠持續不斷,相信對你的家庭一定是個很好的開始。早上的課程剛好把「入則孝」告了一個段落,接下來是第二個單元,「出則弟」。

這個「出」是指家庭以外,就要學習「弟」,「弟」包含兄友弟恭,包含尊敬長輩的禮節態度。因為在家裡面兄弟就能夠友愛,就能夠以禮相待,當然他出去外面與人相交就能夠把這個態度帶出去。假如在家裡面跟兄弟就是吵吵鬧鬧,不守禮節,那出去會不會突然變得很規矩?有沒有可能?不可能!所以,要認識一個人,到哪裡最能看清楚?叫不入虎穴,焉得虎子,直接到他們家。很多我們為人處事的行為,確確實實是在家裡養成,所以為什麼家教如此重要!所謂「門當戶對」,是什麼門當?是什麼戶對?最重要的是家教、是德行。現在的門當戶對是什麼?錢財!你們怎麼都知道?我比較沒有經驗。「對」錯了,本質錯了,結果就麻煩了。所以「德行」才是家之本,才是國之本,絕對不是錢財。

文章標籤

eb5240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

幸福人生講座-細講《弟子規》(第十五集)

諸位朋友,我們接著剛剛提到漢朝的鄭均,諸位朋友,你會怎麼做?怎麼勸這個兄長?鄭均自己去當了別人的僕人,從最卑微的工作去做,整整做了一年,用勞力賺了些錢,全部拿給他哥哥。然後就跟他哥哥說:我們缺的東西,只要靠我們的勞力,然後賺到了錢就買得到;但是人的名譽只要喪失了,一輩子等於都完蛋了。他哥哥看到他為了勸誡他,還去做人家的佣人,整整做了一年,他哥哥也很慚愧,就開始改變他的態度,變得很清廉。鄭均往後發展得很好,還做到了尚書,相當於宰相的職位。所以有孝、有悌,為國家必然盡忠。他也時常跟皇帝諫言,皇帝很感於他的協助,還封給他一個「白衣尚書」的名號,而且讓他享賜祿,到他終老都以尚書的俸祿來奉養他。

所以諸位朋友,您看他當初為了勸誡他的哥哥,還去當了僕人,他是不是損失很多?不是!所謂「福田心耕」,一個人真正都是用道德去立身行道,他的福分絕對會愈積愈厚。不是不到,時候還未到,到的時候,該是他的福分絕對跑不掉。所以中國說「吃虧是福」,這句話很有意義。

剛剛是提到兄弟之間的勸誡,五倫關係還有一個關係,是朋友關係。我曾經跟盧叔叔去拜訪他一個朋友,我也覺得很奇怪,像很多很精彩的事都被我遇上了。剛好我跟盧叔叔去找他這個朋友,他這個朋友已經跟他相交往十七年。在那一次他還帶了很多聖賢經典,有的是要給他孩子讀的,有的是要送給他朋友,還有他朋友的太太讀的。這個路上盧叔叔就跟我說,他說:我認識這個朋友十七年,看他如日中天,生意做得很大,資產很多很多,但是那個時候已經看出來,他很有可能往後財富會保不住。因為當一個人在很有錢的時候,奢靡之氣一沾染,再多的錢財也會怎麼樣?會敗盡。而且不止沾染了奢侈之氣,很有可能傲慢,不可一世的那種壞習慣都會在這個過程養成。當一個人傲慢的時候,他就會輕率,就很有可能下錯一些判斷,再多的錢都會耗掉。後來確實事業也蕩下來,還負了點債。

文章標籤

eb5240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

幸福人生講座-細講《弟子規》(第十四集)  

諸位朋友,大家好!我們早上提到了,要勸誡別人有個先決條件,一定要先贏得對方的信任。假如信任不足,可能你勸他的時候,他會誤解你,你是不是看他不順眼?是不是在毀謗他?所以要先有信任。如何能夠贏得親友的信任?這個信任絕對不是憑空而來,必須透過我們真心的關懷、付出才會建立信任。也有些朋友很熱心,喜歡幫助別人,但是很多朋友看到他會趕快跑,覺得說他很煩人、很囉嗦。然後會跟他說:拜託你,你不要再照顧我了。有沒有這樣子的人?有!做得要死,卻給人家嫌得要死,有這種人,因為他的關懷跟付出沒有針對別人的需要。所以,我們要善於觀察他人的需要,然後去付出,自然而然能夠贏得信任,然後在適當的時機,我們說的話他就很能夠接受。

我們來看一下,比方說在父子關係當中,當你的父親對你非常的信任。他可能有好幾個兒子,特別相信某一個人的話,應該就是這個孩子最讓他放心,最孝順他,所以已經贏得了父親的信任。因為也常常在父親需要的時候,他都會盡心盡力去盡他的為人子的本分。再來,在君臣關係上,上司最需要什麼?最需要我們去幫他承擔一些工作。我們都能夠默默的做,而且每次做都能夠讓他放心,所以也是針對他的需要去付出,他就很信任我們。再來,夫婦關係也是,比方說太太在家裡把家裡整理好,然後又把孩子教育好,讓先生沒有後顧之憂。所以自然而然很信任這個太太,那太太所講的話自然就有分量。

媳婦嫁到夫家去,什麼時候可以進諫?什麼時候可以勸誡夫君,甚至於是夫君家裡的親友?能不能嫁過去第一天就開始,這裡不好,那裡也不好,能不能這樣?假如一過去就指指點點,這裡要改進,那裡要改進,那會有什麼後果?一定會讓夫家的人對我們很排斥,因為才剛嫁過去,還沒有建立深厚的信任。所以我們要隨順人情,要善體別人的感受。盧叔叔曾經跟我說過,到一個新的環境一定要多看,看什麼?看別人的需要在哪,去付出;多聽,聽聽看,聽出別人的需要,有時候也會聽出一些忌諱,別人不願意提到的,我們就先避開,要聽出需要、聽出忌諱;多看、多聽,少講、少出意見。我們到一個新的公司去,是不是也應該多看、多聽、少講!當你做得多說得少,你的主管、你的上司就會很信賴你,到時候你的意見他就很重視。所以道理都是相通的,都是適用的。

文章標籤

eb5240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

幸福人生講座-細講《弟子規》(第十三集)

諸位朋友,大家早上好!我們昨天講到的是:

【親所好。力為具。親所惡。謹為去。】

昨天也有提到,人要避免很多壞的習性的養成,昨天也提到賭的問題、好色的問題,還有古書當中說的四個習性不能長,叫「驕、奢、淫、逸」。在這個「逸」當中,最重要的是要從小讓孩子養成勤勞的態度,做家事的習慣。昨天也講到做家事有哪些好處?第一個,習勞知感恩,懂得感恩;第二個,養成勤勞的態度,做事能力也會一點一滴的積累。所以,做事能力絕對不是長大才學,從小在家裡就可以訓練;再來,鍛鍊他的意志力;最後,他的人際關係會特別好。

文章標籤

eb5240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

幸福人生講座-細講《弟子規》(第十二集)

諸位朋友,大家好!我們剛剛提到蔡順他去採桑椹,因為他知道母親喜歡吃甜的,所以就用一個籃子專門裝甜的,他自己吃酸的。這樣的孝心感動了這些盜賊,就把他放回去;不只放了他,還把山寨裡面的一些食物都送給他。諸位朋友,假如你是蔡順要不要拿?不要!人家誠心誠意,怎麼辦?他說:拜託你了,拿去孝敬你的母親。要不要收?要!你們怎麼這麼快就變了,要不要?要!好,蔡順聽了你們的意見,把送的東西拿回去。拿到家裡才剛坐下,突然官府的人來了:「張三家的米怎麼在你們家?李四家的菜怎麼在你們家?來,把他抓起來!」那怎麼辦?這個時候你就百口莫辯。所以,孔夫子說「君子有九思」,九思就是你遇到很多情況如何反省,如何觀照?其中有一個叫「見得思義」。當你要獲得任何東西的時候,首先要考慮到它的來路是否是清白、是正常的。這些山寨裡面的東西都是怎麼來的?搶來的!所以這個時候絕對不能拿。

諸位朋友,你聽了這個蔡順的故事,印象深不深刻?所以我們講故事當中很重要一點,要把其中的道理講給孩子聽,這樣才能理事圓融去搭配。假如你只是講事情,講完了,你的孩子只會說:我聽過了!假如你不講故事,只給他講道理,他聽沒有五分鐘說:媽,我想睡覺了。所以理跟事搭配好,聽話的人就覺得格外的有收穫。不管你是老師還是家長,都可以運用這個講故事當中融入一些道理,一些生活的提醒跟啟發。

我們告訴孩子這些故事,就說你看以前的孝子,第一個念頭都是想到給父母,諸位小朋友,你知不知道媽媽喜歡吃什麼?一問,他們都想半天,有幾個比較有良心的,比較想得起來,很多都想不起來。我看他們那種窘況,我就說那媽媽知不知道你喜歡吃什麼?他們馬上露出燦爛的微笑,「當然知道」!還可以講好幾樣。接著我就跟他們說,我說:你看,媽媽都知道你喜歡吃什麼,你卻不知道媽媽喜歡吃什麼,這樣公不公平?你看媽媽這麼愛你,你居然都不愛護媽媽,所以今天回去有什麼作業?要清楚媽媽喜歡吃什麼,這樣你才能做到「親所好,力為具」。以後出去買東西,不是先買自己喜歡吃的,要效法聖賢人,「勿自暴,勿自棄,聖與賢,可馴致」,我們以他為榜樣,先買媽媽喜歡吃的,先買爸爸喜歡吃的。

文章標籤

eb5240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

幸福人生講座-細講《弟子規》(第十一集)

諸位朋友,大家晚上好!我們早上講到《弟子規》:

【親所好。力為具。親所惡。謹為去。】

這一句經文。『親所好』,我們在早上也提到了,父母所愛好的東西,子女會起而效法。當父母所愛好的是非常有價值的人生,孩子他也會立志往這個方向走;假如父母所追求的是虛華的人生,那孩子可能就會耳濡目染受影響。我們常說人生要追求富貴,什麼是真正的富貴?我們為人父母、為人長者要清楚認知什麼才是真正的富貴。

文章標籤

eb5240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

幸福人生講座-細講《弟子規》(第十集)

諸位朋友,我們接著上一堂的課程:

【居有常。業無變。】

所以我們的學業,我們的事業、家業要好好經營,讓父母能夠安心。剛剛也提到,行業應該要選擇自己適合的,然後盡心盡力去發展,絕對不能好高騖遠。很多人在這個時代當中常常都要想快速致富,其實天下哪有白吃的午餐。當有這種很想要快速致富的念頭,所謂「欲速則不達」,往往在他換工作當中,其實他的心非常的躁動。一個人心躁動的時候,會不會選對抉擇?很困難。當他換了工作,很可能會讓父母又開始擔心了。

eb5240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

幸福人生講座-細講《弟子規》(第九集)

諸位朋友,大家下午好。我們接著早上的課程,下一句:

【晨則省。昏則定。】

「晨昏定省」我們在課程前面有提到,周文王對於他的父親王季就做到了「晨昏定省」,由這分孝心也感動了全國的人民起而效法。我在面對老師的時候,曾經有位老師他就跟我提到,他說《弟子規》裡面有糟粕。「糟粕」就是米處理完那些米殼,那些完全不吃的那些東西,他說有糟粕。諸位朋友,假如人家說《弟子規》有糟粕,你會怎麼辦?要不要馬上跟他辯論?辯論可能沒什麼效果。我們先用一個謙恭的態度請教他:請問哪一句是糟粕?我請教他,他就說『晨則省,昏則定』是糟粕。

文章標籤

eb5240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

幸福人生講座-細講《弟子規》(第八集)

諸位朋友,大家早上好。今天早上大家有沒有把《弟子規》念一遍?有!「好學近乎智」,只要大家持續這分好學的心,道德、學問一定可以成就。蘇格拉底是西方一位很有名的哲人,他跟學生第一次上課,他就跟學生說:今天只教一個動作,也很簡單,就是把手擺到前面,然後再往後面擺,就是這樣甩手,甩三百下。做完以後,他就跟學生說,你每天都做一遍。學生覺得怎麼樣?很簡單。過了一個月,他就問說,現在還有在甩手的請舉手?差不多佔了百分之九十而已;過了兩個月再問,佔了百分之三十而已。經過一年以後再問,只剩下一個人在做而已。那個人是誰?那是柏拉圖,就是承傳蘇格拉底的第二位西方很重要的哲人。

其實求學問,在蘇格拉底的這個啟示當中,我們就知道了,最重要的就是要堅持。當我們每天都能夠化整為零去深入聖賢的經典,滴水穿石之功,必能有所成就。我們也要秉持這樣的態度,每天比方說把《論語》背個五句,或者背個三句,你這樣一年下來,可能整本《論語》都可以背下來。所以,我們一定要持續這樣學習的態度。

常常我會跟很多上完課的老師做交流,我就問他們說,這五天學習的狀態,跟你這一生比較起來,有沒有比這五天更用功的?他們都說沒有,都覺得這五天是他人生當中上課最專注的時候。我說這是一個開始,但是絕不是結束,應該保持這樣的學習態度。有個教務主任來上五天,上完五天,剛好他邀我去他們學校做演講,他就說這五天所記的筆記大過於他四年上大學的筆記的數量。所以,真正一個人學習的潛力是不可限量。但是為什麼這五天他的學習狀態能那麼好?究其原因是因為他覺得聖賢的學問確實能夠利益學生,把他這分使命感調動起來,所以人生有志向必能潛力開發。持續之外,我們要力行。昨天我們學到了:

文章標籤

eb5240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

幸福人生講座-細講《弟子規》(第七集)

我們剛剛講到,這位朋友他四十歲,接受五天聖賢的教誨,內心生起很大的歡喜,有很大的體悟。所以在第四天的時候,一大早剛好早飯還沒準備好,他就約我,他說要跟我坐下來聊一聊。我的感覺就怪怪的,我坐下來就有點如坐針氈,他馬上走到我面前,他說:我這一輩子只拜父母,只拜老師。我一看大事不妙,趕快跳起來,確確實實是因為聖賢的教誨讓他很感動,我們沒什麼功勞,所以承受不起。結果四十歲的壯漢,一把就把我纖細的雙手抓住,害我不知所措。我看他這麼誠意,我們就心也安住了,成全他這一分恭敬之心。

我們也感受到我們肩上的責任很重,希望透過我們這些課程能夠真正讓更多的人了解到,確確實實中國的古聖先賢非常偉大。中國的古聖先賢一定可以讓我們透過他們的教誨,讓未來二十一世紀能夠得到家庭和樂,社會安定。所以諸位朋友,縱使你現在已經四、五十歲,縱使你的孩子已經二十幾歲,你都不要害怕,精誠所至,金石為開,只問我們的道德、學問夠不夠,絕對不要擔心別人不改變。

我們再看看其他的,為什麼孩子會懶惰?根源在哪?諸位朋友,我看你們現在也很會分析了,孩子懶惰不可能是長大才養成,所謂「少成若天性,習慣成自然」。教育為什麼一定要抓得愈早愈好,因為一旦養成就不好修正。我記得我這個外甥他小的時候,剛好看到母親在擦桌子,剛好媽媽擦到一半有事先去處理。這個孩子看媽媽在那裡擦半天,他就跑過來拿起抹布,也在那裡模仿。後來我姐姐走過來,諸位朋友,你會怎麼處理?我的姐姐馬上就跟他兒子講,她說:偉偉,你怎麼這麼小就這麼懂得孝順父母?還懂得幫媽媽擦桌子,真乖!他本來才這樣擦,愈擦愈有勁。所以,孩子要透過我們多鼓勵,多肯定,就會把他的潛能激發出來。接著他擦完以後,他母親又跟他說:小偉,擦桌子,假如四個邊邊角角都還很仔細的把它擦乾淨,那你這個桌子就擦得很完美。一來肯定他的孝心,二來又教他做事的方法。所以我這個外甥很愛乾淨,三、四歲棉被都是自己折,看起來就白白淨淨的。所以,從小給他的態度就很重要。

文章標籤

eb5240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

幸福人生講座-細講《弟子規》(第六集)

諸位朋友,大家晚上好!上一節課我們已經進入《弟子規》,我們把「總敘」念了一遍,我們翻到六十頁,《弟子規.總敘》。我們也提到了,這個「弟子」不是指小孩子而已,而是我們每一位願意學習聖賢教誨的學生,都稱為弟子。「規」是規範,我們遵守這樣的規範,就能夠讓自己的德業日漸提升。

【弟子規。聖人訓。】

這是聖賢人的教誨,而這句教誨是從孔夫子的教誨當中擷取出來,我們在《論語》裡面有看到這句,在《論語.學而第一》裡面就有。

文章標籤

eb5240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

幸福人生講座-細講《弟子規》(第五集)

諸位朋友,大家好!上一節課我們提到家庭有兩個很重要的主軸,一個是經濟,就是物質生活;另外一個是精神生活,孩子的教育這方面。剛剛也提到現在的家庭情況都是夫妻一起賺錢,孩子大部分是留給安親班,或者留給傭人,留給爺爺奶奶來帶。人生的智慧在哪裡看到?在取捨當中看到,有捨才有得。少賺些錢,多教育孩子;還是你要多賺錢,忽略孩子教育,得到的結果一定會不一樣。

我們看看上一代,現在五、六十歲的人,跟我們現在二、三十歲的人,這兩代我們來比較一下。上一代的人很有責任心,很孝順父母。我們這一代?諸位朋友,您不要客氣直接講,有沒有上一代的這些人生態度?是進步了還是退步?退步。上一代有錢還是我們這一代有錢?這一代。對!為什麼有錢了反而人生的態度退步了?所以有錢不一定解決問題。

我父親那一代,基本上都很窮,因為很窮,所以特別節儉。記得小時候在吃飯的時候,剩菜都是誰撿?都是爸爸媽媽,因為他們已經很習慣不能糟蹋食物。所以生活比較拮据,第一個養成了勤儉的習慣,第二個,生活愈困難人愈懂得感恩父母,友愛兄弟姐妹。所以我父親那一代,他們在念書都不是父母催他們的,都是自己很積極主動,因為希望透過自己在學問上有所成就,能夠往後讓父母過好一點的日子。你看生活的貧窮、生活的拮据,讓一個人更有志氣,更有孝心。所以貧窮,我們要感謝它。

文章標籤

eb5240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

幸福人生講座-細講《弟子規》(第四集)

諸位朋友,大家下午好!早上我們提到,學習一開始的態度很重要,提到了「學貴立志」,要先立定志向就會有無窮的動力,去驅使我們不斷的進步成長。第二個,「學貴力行」。我們現在要學中國文化,要學聖賢的學問,我們也不要很擔心說我現在才開始學來不來得及?其實最重要的是,學一句我們就做一句。很多人說等我學好了再來教孩子,等我學好了再來幫助別人,等我們學好了,來不來得及?來不及。現在學一條做一條,光是這樣的精神就會感動你的孩子,感動你的學生。我們很多的老師,之前比較少薰習中國文化,他們也是抱持著跟自己的學生一起學習的態度,往往這樣的態度,孩子看了也很歡喜,因為我們把好學的態度演給小孩看,給學生看。

有一個幼兒園,他們就教導孩子,吃飽飯以後要有禮貌,起來的時候要跟同桌的老師、同學說「大家請慢用」之後,再拿著他的碗跟筷子去廚房自己洗,所有的孩子就養成習慣。他們的老師同樣也這麼做,每個老師吃完向他們一鞠躬說,「大家請慢用」,所有的孩子都會會心的微笑。諸位朋友,為什麼?這些孩子的心中就在想:老師也跟我們一樣,要有禮貌,要遵守這些規定。其實我們跟著孩子一起做,那個效果非常好。

還有個孩子,剛好那次吃飯,全部的老師、同學都吃完了,只剩下他一個人。這個孩子吃完以後站起來,對著桌椅、板凳深深一鞠躬,說「大家請慢用」,所有的老師看了都笑出來。但是我們感受這個孩子很老實,說一條、學一條就做一條。一個人要先學老實,再學靈活,這樣學問才會成就。假如一開始就學靈活,對老師的教誨,說了五條,挑三條來做。好,腦筋也很靈活,但是很可能學問會不紮實,到時候會被自己的小聰明給害了。

文章標籤

eb5240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

幸福人生講座-細講《弟子規》(第三集)

諸位朋友,大家早上好!我們昨天提到,事實上,世界、社會、家庭的安定並不是沒有辦法達成,關鍵就在每個人的那一念心念。假如自私,就會發生衝突;假如時時可以為人著想,家庭、社會就會圓滿安康。昨天也提到,一個孩子假如從小就能設身處地為人著想,那他從小他的起心動念就開始培植自己的福分,所以從小就知道培福、積福。因為有這分存心,他知道讀書志在聖賢,要把學的道德學問好好的去奉獻這個社會。所以,他一入社會就知道替社會造福,他的福分就愈來愈大,到了老年福報現前,就可以安享晚年。

我們中國人講五福,其中有一福叫「善終」,再白話一點,就是很好死,不會死得很痛苦,俗話講不會不得好死。這句話好像是罵人的話,不過諸位朋友,現在這句話不算罵人。算什麼?算一個普遍的現象。我們記得小時候,還常常聽到某位長者昨天睡覺很安祥的就去了。現在這樣的情況多不多?不多了。為什麼以前的人他可以很安祥的離開這個世間,而現在的人死的時候可能都要急救,死的時候都可能不省人事?那都是因為他不懂得照顧身體,他不懂得培植自己的福分,福太薄了,就沒有辦法善終。所以人要有福分,根源還在一念善心。以前的人存心比較良善,處處為人著想,所以死得很輕鬆;現在的人比較自私,臨終前還患得患失,很多事情還很執著,都放不下。我們要晚年享福,要懂得心存善念,要懂得時時能夠放得下來,不要執著。

很多人都覺得,人的一生好像是要開始工作才會對社會有幫助,然後人老了以後,就比較沒有辦法盡自己的心力。所以一般都覺得,好像二十歲到六十歲這一段,才是造福社會的黃金時段,很多生涯規劃都是這麼談。其實,當一個孩子從小就是接受聖賢教誨,他的人生絕對不是只有四十年的光景。我們來看一下,這個孩子從小以仁愛存心,以道德存心。我們曾經在課堂當中,有個孩子他才兩歲多,第一天去上課,上完回來,他的父母問他:你今天學到什麼?這個孩子馬上精神抖擻說了四個字:孝順父母。他的父母也很震驚,兩歲多的孩子學得非常篤實,非常紮實。

文章標籤

eb5240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

細講《弟子規》第2集 蔡禮旭老師主講 - 2005年幸福人生講座

諸位朋友,大家好!我們要具備正確的判斷力,才會做對抉擇。一個人是不是生下來就會判斷?還要透過學習,他才能夠形成判斷力,才能下對抉擇。而這個判斷力要取決於他的理智、智慧,他才會下對判斷。假如沒有智慧、沒有理智,就有可能會意氣用事,俗話講後悔莫及,後悔都是後面才來悔,就是下錯抉擇,下錯判斷。一個人何時要具備理智?什麼時候?理智要學多久?活到老,學到老。但是理智要愈早建立,人生才會下對重要的抉擇。

請問理智從哪裡學?現在很多人讀很多書,有沒有理智?現在有個病叫憂鬱症,很多憂鬱症的人看的書可不少。

問:愈看愈怎麼樣?

文章標籤

eb5240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